对作恶过于宽容

中国对于所有的恶都太过宽容,每个人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类似的事情,邻居或者亲戚家的孩子弄坏了你的东西,总会有大人站出来说算了算了;亲戚朋友借钱不还,只要不大也会有人站出来说算了算了;你被人骗了,把骗子送到警察局,警察会告诉你还了你钱就算了算了。

凭什么算了?

-

纯粹的利益关系社会

我有同学刚到医院收费处工作,知道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映是什么吗?是去医院可以找人加塞了。这事每个人肯定都做过,好朋友赚钱以后第一反映就是有了个借钱的对象;认识个在银行的想到了以后可以加塞或者优先买理财产品;我同学知道我学计算机以后没事就来个人让我帮忙写点程序,我说没空他们还发火。最可怕的是相当多人多利益关系毫不避讳,赤裸裸。

-

满口善意的做坏事

出去喝酒,你说你在吃药不能喝,跟你说喝点没事;你跟家里老人说你对香菜过敏不能吃,老人说你是挑食;做手术前不能喝水,又会有人跟你说喝点没事。那些满口的善意全是赤裸裸的恶意。

-

盲目的敬老

中国因为历史问题很多老人都是在特殊环境下长大的,从小接受的都是非正常教育,你们都懂我说的是什么。在这个大环境下老一代人培养出来了很多的畸形价值观,反过来用这些价值观再去教育年轻人就着实恐怖了。

-

满嘴礼义廉耻却做着龌龊的事情

小时候父母会告诉你要公平竞争,但另一面自己到处托关系花钱;学车的时候朋友告诉你遵守交通规则,但你坐到他车上发现各种变道压线。从小到大看了无数这种事情。我朋友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很多人看不惯别人的非法所得只是因为钱不是给他的。

-

生育最大

20出头就开始催你找对象结婚,结了婚就开始催你生孩子,几乎我周围每个人都在经历这个过程,好像老一代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开心,甚至不关系是不是能够负担一个孩子,就是生生生。

-

恐惧个性

无论是家长、学校均是如此,你但凡在人群中间有点特殊,一定会被狠狠打压,时至今日我还能听说有家长恐惧孩子是左撇子,让他练习右手写字。

-

喜欢用最大的恶意揣测动机

高中时候学校有个骗子,纯粹正义感爆棚撕了几句,之后很多同学都认为我只是想火而已,是的,包括我几乎所有同班同学。曾经写的东西被微博某个机构帐号转载过,撕过两次后,发现又有一堆人认为我只是想火而已。类似的事情非常多,无论你做点什么,总是会跳出来一堆人去揣测你的动机有多么不良,而不在乎你做的事情究竟是不是正义的。

-

金钱至上的教育

中国标准的家长逻辑是什么?上学是为了考好大学,上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赚大钱,这条线路就是完美的孩子。如果你没有做到,那你赚大钱就好了,只要赚大钱也挺完美。家长在一起聚会最炫耀的东西就是我孩子赚了钱或者找了个多好的工作,从小上学连老师跟你说的都是这些。发现问题了吗?有谁关系过你是不是开心?有谁关心过你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我有个前辈辞了投行的工作去浙江的山里开了个民宿,家里就闹得要死要活的,认为他这辈子完蛋了,我虽然也替他惋惜过,但我更清楚人是活给自己的,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力,而这个道路并不一定是金钱。

-

最后,以上说的是我在中国不解的问题,千万不要跳出来人说国外也如何如何,我没和任何别的国家比较,这是最后一个问题。

被今天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搞的有些无语,文章在说,Uber 的情怀。
-

熟悉我的人应该清楚,我是个绝对的 Uber 黑,在所有地方兢兢业业自干五的黑 Uber。

最开始黑的原因就是遇到过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比如车没来但是扣费这种情况,更让人发指的是,根本无处申诉。Uber 一度唯一的反馈渠道就是一个邮箱地址,发过去邮件以后基本石沉大海,一共反馈过七八次,大概只有一两次得到过回复,说尽快处理,然后就又没了下文。我知道你们有人收到过回馈,但是我就没有。

类似的事情是早期 Uber 根本不提供发票,后来说可以申请,但我依然从来没有收到过,从来没有,一次都没有,我打了几千块钱的车一点发票都没有收到过,你让我怎么再去用?

去年有一次参加一个什么玩意互联网大会,会上见到过几个 Uber 的高管,聊到他们公司的事情后,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说你们就不能有个电话的快速反馈渠道么,然而被对方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看着我,之后加了个微信好友,也就没了后文。

-

类似的还有不久前被迫卖身的豌豆荚,是的,我也是个豌豆荚黑。

最早用安卓的时候盲目迷信豌豆荚,坚信他们是一家有良知的公司。只是有一次忍不住,把市面上那些被他们黑死的无良知商店一起装上去试了一段才发现,都不知道谁是真无良。比后台下载,各个商店半斤八两,比推送,豌豆荚绝对领先一个身位,某天一天收到了七八跳豌豆荚的推送,让我有直接卸掉的冲动。

在自己做了安卓 App 以后更想骂娘,至少在2014年,绝大多数国内的安卓商店审核 App 的速度都是次日甚至当日就能完成,豌豆荚能把一个小 Update 硬生生能够审核好几个工作日,速度之慢堪比苹果。在去豌豆荚参观了几次后就发现,果然工作环境不错,有小吃,有桌上玩具,还有几个在开心的聊天,但你们干点事可不可以?

-

看了好多类似的公司后,我发现这类公司有相当多的共性:

  • UI/UX 做的比较好而且偏小清新。
  • 有邮件文化,认为邮件是个很高大上的存在。
  • 办事效率低下。
  • 有猫/狗等宠物文化。
  • 看 PR 内容普遍是宣传公司环境如何和一些宏伟的远景,至于现在做的事情基本不提。
  • 创始人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或者说只要有活动就一定能看到。

在中国这个互联网创业环境下,胜者都在数钱,最后留下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输掉的公司在努力的谈情怀。

-

2012年,从纽约坐飞机回北京,邻座的是一个看起来20岁上下的华裔小姑娘,挺漂亮,谈吐有着标准的 ABC 气质。看着久违的不是大叔大妈就找了个机会攀谈起来,在一路的13个小时里她给我讲了一个至今记忆犹新的故事。

小姑娘在 Queens College 念书,这次回国是为了寻亲,在四川。四五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她一个和老人留在了家里,那会父母每个月会寄回来一点生活费,但都被烂赌的叔叔拿走,自己只是有点勉强果腹的剩饭吃,偶尔叔叔还会打她,被皮带抽或者被脚踹是她那个年纪里唯一的记忆。之后快到了准备上小学的年纪,某次机会跟着叔叔到了县城后就偷跑了出来,装疯卖傻被警察带走,因为什么话都不说最后只能送到福利院,半年后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接到了美国,她的新家在新泽西,新的父母是一堆近50岁的老夫妇,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均是领养。

她说那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叔叔会找到她,把她带回去。但从来也没有人找过她,不论叔叔还是父母。

我当时会错意的问她是不是终于能见到父母很开心?她说自己完全不想回来,甚至不想去想到国内还有一个在打工的父母。那瞬间分明从她眼睛里读到的是仇恨。

就这样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中国生活差异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建设,关于美国的华裔生存,关于作为一个领养孩子要怎么生活,从学英语到适应生活,从上学到谈恋爱,这趟13个小时的飞机我坐过不知道多少次,但这次是唯一一次不但没有觉得沉闷的发狂,反而十分开心的经历。

下飞机后留了一个联系方式,因为赶上有别的事情当时忘记了和她联系,等想起来这个事情也找不到写着联系方式的纸条,这个事情也就不知道后续进展,不知道她究竟有没有找到她的父母。

前不久和朋友又聊到这个故事,凭着记忆在 Facebook 搜出来了这个姑娘,她给我讲了回国之后的故事。

她到四川后靠着基本的回忆从当地户籍部门找到自己当时出生的村子,去了以后发现一家人都已不在,老人已经去世,叔叔外出打工不知道去了哪里,父母离了婚,父亲在广东打工,母亲去了别的村子里,邻居家的老人说她失踪后父母并没有找过她,因为当时在打工的地方还生了个小弟弟。她也没有去找母亲,回到成都休整了两天就开始中国游玩之旅,寻亲的事情被彻底抛到脑后。

讲完以后她还没等我开口,反而先问我什么感觉。

我想了想反问她,你狠你父母吗?
她又反问我,换做你呢?

换做你呢?

-

翻了翻她的 Facebook ,知道她谈了一个白人男朋友,现在在新泽西一个保险公司工作,相册里有领养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合影,还有游玩中国的照片,但来中国寻亲的事情只字不提。

照片上笑的特别开心。

-

美漫读者在中国大陆并不是一个非常主流的消费群体,尤其比较日漫、国漫,甚至韩国漫画整体用户群相对少的多,但随着近两年超级英雄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火爆,大陆粉丝数也在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同时因为工作原因,最近接触了较完整的美漫工业,所以之后会有一个系列的文章介绍美漫的各种旁枝末节的故事,包括一些经典美漫的推荐、知名的美漫历史事件、美漫的工业化制作流程等等。第一篇就先讲一下,一部最基本的美漫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里面有些内容可能非常值得国内漫画从业人员借鉴。

-

相比较日漫和国漫的工作室模式,美漫更加倾向流水线化作业,最鲜明的体现是每个工种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其中和日漫差异较大的地方在于,在美国画画的人基本不负责故事,故事交由专门的编剧去写。

常规的美漫制作基本可以分为10个流程。

1.世界观的搭建

在漫画正式开始制作前,最重要的准备是要决定给读者呈现一个如何的世界,未来故事和所有人物都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中,同时如果对自己作品的野心够大,在搭建世界观时,就要考虑到未来的一切可能,不只是未来故事的进展,甚至包括游戏或者影视作品改编的细节。

要做好一个世界观的搭建至少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

基本的自然法则: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如何?有没有魔法?有没有外星人?自然世界的物理原则能否在这里应用?

社会秩序:和平社会还是战争社会?独裁还是民主?有没有国家的分化?有没有种族的区分?

粗略的人际关系设定:主要人物在社会里的位置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人之间是是什么关系?什么事情有可能影响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设定

完成了世界观后,就要往里面填充内容,最主要的是人物设定,包括主要角色的经历、性格、外观,如果做的比较细致的话,甚至可以明确一些角色的口头禅或者说话习惯和动作习惯。

比较成熟的作品还会把故事的主要发生场景和关键道具的设定也在这部做好。

3.故事和对白

在这个步骤里,美漫编剧和好莱坞电影编剧没什么区别,其中有相当多的美漫编剧其实都是电影编剧出身,甚至还有很多人是跨界同时在做漫画和电影的编剧。成熟的漫画剧本和电影剧本看起来基本相同。

因为美漫是一个一个小故事组成,所以一般都是先设定一个完整的故事细节后才开始后续的步骤,这点和很多其他地区一边连载一边想后续情节的做法完全不同。

4.封面

封面是一本漫画的第一印象,也是经常影响我买书决策最大的因子。

在美漫世界里多数情况画封面的画师和内页的画师都不同,多数画师是要么只画内页,要么只画封面。普遍来说,画封面的画工比较细致但是出活慢,画内页的出活快且更全面。

一般一张封面的成本在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

5.内页线稿

分镜的工作多数是这个环节来确定,来到这步也意味着一部漫画正式的诞生。

分镜上美漫有一点非常特殊,相比较其他地域的漫画作品,美漫的单页信息容量极大,无论图画还是文字内容均是,这也产生了美漫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有些人会觉得美漫节奏相对较快;二个是美漫可能不适合小屏幕阅读。

这里多说一点,很多人不清楚,日漫是右入,意思为从右往左读,但除了日漫以外基本都是左入,意思为从左往右读。这点产生的原因其实和日本书的开本和阅读方式相关,如果看过日文原版书应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

一般美漫内页的制作成本为几百美元一页。

6.黑墨

这步做的就是把漫画的草稿勾线和上一些阴影色让画面看起来更干净,同时方便后期上色。做完以后多数作品其实看起来已经相当不错,甚至很多人喜欢这步后的效果超过上色后的(包括我)。

因为经费和能力问题,有很多作品是这步和上步线稿均为同一人制作。

7.上色

美漫和日漫直接观感最大的差异在于美漫基本都是彩色的,黑白稿多数认为是草稿,这也是现在国漫基本等同于彩漫的趋势,日漫的黑白更多是个历史和成本问题。

完成上色过程,基本一部漫画的核心制作流程就算完成。

8.填字

美漫工业化最典型的一点就是连填字这个流程都是由专人去做。

填字需要专人做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把文字内容和画面尽可能好的结合在一起,这里涉及到了字体设计和排版的问题,是的,很多作者会有自己专门的字体,或者针对漫画风格调整字体,让文字和画面看起来更和谐。

国内美漫翻译多数不会特殊考虑填字的美感,使得相当多的中文翻译后的美漫看起来非常的丑 ……

关于填字还有个小细节:超级英雄漫画的所有英文对白都是全大写。

一些知名的填字者:

Todd Klein
Clem Robins
Richard Sala
Chris Ware
Ivan Brunetti
Richard Starkings
Robbie Robbins
Annie Parkhouse

9.营销

即便是大公司,因为产品线极多,上市前也都会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程度的营销工作。

最简单的就是发广告,集中在官网、漫画资讯站、游戏网站和一些相关的 App 内。

10.发行

美漫的发行基本上分为三个流程。

首先在漫画出版前会出一个免费的在线预览,一般是 3 到 4 页的内容,有些可能没有填字,会多配一些文字说明介绍。

正式上市会出单期漫画,22页左右的正文加几页广告成一个单期。DC 的单期作品价格均是 2.99 美元,漫威的单期作品价格从 3.99 美元到 7.99美元不等,取决于具体页数。其他公司的作品多为 3.99 美元到 5.99 美元之间。

最后,美漫基本多是短故事,一般四期、六期、八期一个短故事,在完成短故事后,多数作品还会出版一本合集,价格几十美元的样子,和作品内容以及厚度都相关。

另外还可能会有一些老刊重印会比较便宜,多数为 1 美元,有一些 Promotion 用的刊物也会有 1 美元的价格,只有 10 页左右,加上一些广告内容。

昨天我少有睡前没有看书,只是因为上床前扫了一眼 QQ 的一个技术群,发现里面一堆程序员吵的热火朝天,聊天记录比网络小说好看的多,然而这场刀光剑影的辩论命题就是「百度的程序员有没有错」。
1.

先来思考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百度作恶的锅会有人给程序员挂上?

魏则西去世这个事件里,最直接的责任显然是医院,其次是百度公司,两者谁无法脱掉干系,但作为百度员工来说,作为只是拿工资干活的程序员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或者说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要轮也要先轮百度的管理层,那又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指责百度的程序员?

因为无可奈何。

无论医院还是百度猖狂至今的问题,都是监管问题,这话点到为止,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我们期望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我猜最终很可能也只是一声叹息,至少在百度本身的问题上,能有本质变化的可能性并不大。在这个前提下,在这个利益链里,好像程序员们成了唯一能够动摇的一环,毕竟他们是提供技术源头的人,如果这一环出现了动摇,那确实或者或少定然会影响到百度和百度所做的事情。

有人说这只是捡软柿子捏而已,但在别的捏不动甚至无法捏的情况下,好像这也是其中无可奈何的办法。所以指责的原因虽然牵强,但绝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2.

那百度的程序员究竟有没有错?

百度确实做了很多的恶,但不代表百度的所有业务都是错误的,百度在发展过程中做过很多优秀的产品,像百度贴吧,我们在说百度卖血友病贴吧时无良时,其实也是在说曾经百度确实提供过一个优秀的平台给患者进行交流。

这些背后依然是优秀的程序员来驱动的,很难定义每行代码背后的是非,并不是每个程序员进百度就是为了吃人血馒头。

我支持干死百度,但不支持干死百度的程序员们。

3.

真的让百度程序员来背这个事情的黑锅显然是不合适的,一个写代码的没道理替做决策承担错误,但有一点也要明白,技术是无罪的并不代表技术都是道德的。

有人说当年纳粹的罪也没有让所有底层士兵去承担,先不论强制和志愿的差异,只是说纳粹士兵承受的道德压力和舆论指责就已然不少。这个事情里让程序员背锅是不对的,写代码不违法,但也请某些程序员们明白自己做的事情并不光荣,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技术用在坏事上,就或多或少有点羞耻心。就像做菜刀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你明确知道有人买你的菜刀就是为了杀人,那就是另外一个情况。

良性的社会法律并不是一切,道德也很重要。

4.

在指责百度的程序员这个事情里,说程序员们没有错的前提是要先定义这个「错」指代的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标准都不同,有人指代的是「法律」,有人指代的是「正义」,有人指代的是「主体责任」,还有人的标准纯粹是「道德」,在我这里,关于百度程序员们的结论就是:不是责任人,没有法律问题,但有不排除部分人有道德问题。

从个体角度来说,你很难期待每个人都能很理性客观的看待事情,所以真的有人跳着高要干死百度的程序员,你根本无从解释也无法阻止,所以只是一个善良的建议,哪怕只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也最好远离百度。

因为知乎用户魏则西去世的消息又一次把百度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医疗广告这件事上我不打算多说什么,大家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我也对医疗不太懂。这里纯粹补几刀,关于百度做的别的恶。

1.

百度有个针对企业网站的业务叫做「品牌专区」。这个业务的效果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用户在搜索某个品牌产品时,这个品牌的官网会呈现在搜索结果的第一个,然后用户可以订制一些效果,比如这是百度自己的:

百度

下面那个是站点子链的效果,是花钱买了品牌专区以后才申请通过这个功能的。

根据网站不同,这个价格从几千到几万一个月不等,我见过一些差不多的的创业公司每个月要在这个业务上花三四万,然而这个事情其实听起来有点奇怪,就是一个公司为什么要花钱给自己的官网买这个置顶业务,百度不是能主动把你的官网放第一个吗?

这里就牵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医疗广告里面争议极强的「百度推广」,在百度推广里,关键词的限制里面是没有企业名的限制的,意思是,你一个 A 公司,可以买 B 公司企业名的关键词。这个就是为什么,你搜某个公司的产品,结果却跳到了另外一个公司的官网,然而如果你发现你的公司遇到了这个问题,自己公司的产品名字被别的公司买做了关键词,解决方案只有两个,第一个是你加价买这个关键词,然后压过这个产品,当然这样听起来非常傻,如果你咨询百度的客服,他们会告诉你第二个方法,就是办理一个品牌专区业务,这种情况你会不会花这个钱?当然要花,还要骂街,往死里骂,凭什么要花这个钱?

在这个事情里,百度先做了一个故意有漏洞的百度推广业务,然后并不是设计弥补漏洞的办法,而是做了一个付费业务来解决这个漏洞,这种赚钱模式我想明白之后觉得醍醐灌顶眼前为之一亮。百度类似的流氓功能很多,比如你在贴吧里想要阻止被其他用户骚扰的话,像屏蔽别的用户在你的回帖里狂刷骂你的内容,百度并没有直接提供免费的办法,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要花钱开通一个贴吧会员。当然,你要硬说这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我也没什么办法。

2.

每当朋友自己网站上线时,我都要告诉他们一件事,百度的业务是个黑洞,你要么一直花钱,要么就千万不要用。

百度经常对新网站或者新公司有某些极其优惠的服务,很多人会禁不住诱惑,或者纯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点玩玩,比如前文提到的品牌专区业务,用极低价格先给你开了三个月,三个月以后你想了想觉得好像没什么意义,就停掉了这块业务,结果呢?

早上起来发现,在百度搜索结果里再也找不到你的官网了,甚至之前百度收录了1万个页面,可能这一下就只有1千个。这个时候你焦虑的咨询客服,客服会告诉你,要不然继续使用品牌专区的业务?你一咬牙一跺脚,说用就用吧,然后一看价格,卧槽怎么贵了这么多!

不只是品牌专区,百度的很多业务都有类似的共性,只要你停掉了花钱,百度就会把你网站 k 到比花钱前还惨的水平,强迫你不花钱不行。

这种事放在线下,我们一般叫敲诈勒索,然后放到百度这里,就是一种商业模式。

3.

很多注册过公司的人都接到过百度推广的电话,推荐给你办理他们的什么业务,说实话态度很不错,但打电话的方式太过于烦人。我遇到过最变态的一个情况是,一个下午连续接到了三个百度推广的电话,一个星期接到不下20个,近乎于变态的骚扰,完全癫狂骚扰。最终我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只要接到了百度的电话,我就狂骂,骂了几次以后就再也没有百度给我打电话,我估计已经被扔到了黑名单里,至少落得清静。类似的事情是我曾经因为生病搜过一些疾病的信息,之后就开始被各种医院和药店疯狂骚扰,毫无疑问我的信息是被百度卖掉了。

百度对用户端的流氓行为一直不少,比如知名的百度全家桶,当你在百度搜索某个软件名后,会有一个下载框直接出来,是不是觉得特别方便?当你下了以后看看捆绑了多少东西就哭去吧。

难过的是对于这些事情我却什么都做不了,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要骂谁,百度能不能给个明确的客服联系方式,让我至少可以打电话过去撒撒气也好。

4.

百度历史上还做过很多奇葩的商业模式,比如并不久远的卖血友病贴吧,比如三鹿奶粉时收钱屏蔽负面新闻链接,这些都是百度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事情,怎么洗也洗不掉。

大家对百度的愤怒绝对不是因为魏则西这个事情才产生的,而是长年累月形成的。但真正可怕之处是,百度的一季度营业额依然同比增长24.3%,市场并没有给百度一个教训,我们的这些言论在百度的那里也只是不为所动的风言风语。具体的原因我们心里都清楚,没有竞争对手,没有自律,也没有监管,放任其肆意妄为,完全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

我不知道李彦宏觉得这人血馒头是不是真的好吃,好吃到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吗?

我希望这次事情不要停,直到我们什么时候看到狼厂多了点人性。

本文发于知影

2016年4月18日,神坑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召开定档发布会,宣布2016年7月8日上映。我之所以给两个时间都加了年份,是因为如果不写明白,可能会有人弄不清楚这是哪次定档,毕竟它已经跳票太多次了。

发布会上发了新预告片。

从内容上来看,除了配音生涩且违和以外,别的尚在接受范围内。故事可以说的内容不多,只能凭现有信息和旁听来的消息猜测,《大鱼海棠》讲的大概是一个男孩为了救某个特殊世界的少女椿坠海身亡,椿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湫为了让死掉男孩的灵魂化作鲲而公然和天神作对的故事。这个故事折磨了我12年,能看到已经算是一种侥幸,不想对其评价太多。看到这个新预告的时候我差点哭了,不是因为我终于看到了它,而是感怀自己过去12年的人生。

犹记得当年初见《大鱼海棠》 Flash 动画的时候,我自己也在做 Flash,那时 Flash 还是 Macromedia 的,应该刚出 MX 版本不久。那年《闪客帝国》还在,小小还在火,那个叫《大▪海》的动画完全就是一颗重磅炸弹。

现在看起来可能比较粗糙,但当时这种中国味的作品实在不多见。

08年听闻电影正式开拍时,我的兴奋程度甚至超过看到宫崎骏的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姬》,一度令我以为这就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我还记得刚上大学时,曾经豪情壮志地跟美国同学吹牛,我国要有一部巨牛逼的动画出来了……然后,关于这部动画的消息就是无止尽的跳票,跳票,跳票。

13年《大鱼海棠》众筹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学校,知道了他们这些年遇到的困难,同样在创业的我果断出钱支持。当时年轻的我以为很快就能等到,但直到我离开上海时,它依然杳无音讯。我将明信片、海报和笔记本都送了人,以为这辈子都看不到了。

2014年底,微博上出现了这张海报。

大鱼海棠

配以文案:2015.11.11。十年一诺。

年幼无知的我又信了彼岸天的鬼话……结果呢?又他妈的跳票!

我曾经不懂为什么有人能一夜之间粉转黑,那时忽然就懂了,而且黑得彻彻底底。不只是我,大家都愤怒了。

很多彼岸天的八卦在网上流传,比如团队各种不专业,核心主创两人并不懂动画;比如制作过程中各种奇葩事情频发;比如跟海外团队合作不愉快;比如乱花钱;比如抄袭素材等等。这些事情把团队自黑得体无完肤,结果呢?

只能说彼岸天运气太好,因为《大圣归来》的火爆,这部中国风动画的标杆又一次得到了资方的青睐,又一次有了讲故事的资本。

过了12年,我对这部电影已经没了任何实质性的期待,我估计当年一起等待的那些人也已经心如死水。如果还有人依然不切实际地认为还能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什么,那么积攒了这么多年的怨念,估计宫崎骏老爷爷操刀或者今敏诈尸都满足不了吧。

无论在电影市场还是动画市场,《大鱼海棠》都注定是一个奇葩。商业上已经无法定义它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最终票房多少,是好是坏,都免不了无止尽的争议。

2004年,《大鱼海棠》最后的资方光线传媒当时还是一家小娱乐节目公司,不曾涉及电视剧和电影,后来的当家花旦柳岩还没有去光线,而《大鱼海棠》最早的资方联创策源在这之后又投了一百多个项目。

《大鱼海棠》出现在中国电影还没有崛起的2004年,那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是15.14亿,年度票房冠军是周星驰的《功夫》,票房1.73亿;而12年后的现在,2015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440.69亿,年度票房冠军《捉妖记》揽收24.38亿;对了,2016年第一季度周星驰的《美人鱼》热映,以33.9亿元的票房打破了中国电影票房记录。

这12年里,皮克斯做了12部动画,吉卜力做了8部,《海贼王》出了500多话和8部剧场版,《名侦探柯南》出了500多话和13部剧场版,《死神》出了全部的366话动画,就连富坚义博的《全职猎人》漫画都出了13本。

2004年中国游戏市场36.5亿,2015年中国游戏市场1407亿,其中一款叫做《魔兽世界》的游戏在2004年上线,一直到现在都鬼服遍地。那年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刚刚成立了游戏部门,在年底发布了第一款游戏,这家公司叫腾讯,这款游戏叫《QQ堂》。对了,影响中国经济的淘宝网那时刚刚成立,视频网站的鼻祖土豆网出现是一年以后了,而大洋另一边的 Facebook 还窝在哈佛的宿舍里。

2004年中国胡润百富榜首富是黄光裕(现在已经快出狱了)……第二名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网游公司盛大游戏的老板陈天桥,现在他跟盛大游戏已经毫无关系;第三名是荣智健,那年还没有投资让他倒台的澳大利亚铁矿项目。

2004年最经典的 iPod 4 和 iPod Mini 刚上市,iPhone 是三年后的事。那年苹果市值100多亿美元,现在6000亿美元左右,14年一度突破过7000亿美元大关。

2004年北京二手房均价3378元一平米,其中五道口华清嘉园刚开盘一年,那时4000多一平米,大家都在说太贵。除此以外 CBD 6460元、中关村 6250元、亚运村5877元、最贵的东直门 7286 元。

2004年中超元年夺冠的是深圳健力宝,时任健力宝老板的气功大师张海还是中国经济的风云人物,一年后锒铛入狱,深圳足球结束了短暂的辉煌。那年健力宝的阵容包括杨晨、李玮峰、李毅、郑智,主教练是朱广沪。联赛第三的上海国际9号10号分别是祁宏和申思。

2004年美国总统还是小布什,法国总统还是希拉克,英国首相还是布莱尔,日本首相还是小泉纯一郎,之后又换了七个,俄罗斯总理 ……哦,也是普京。

这12年里,连《永远的毁灭公爵》都面世了,虽然骂声一片……

甚至小李子都拿到了奥斯卡,虽然村上春树还没有拿到诺贝尔 ……

12年前我还没有女朋友……虽然现在也没有……

是啊,这么多年都过去了……

十二年一个轮回,老子一小半的人生都用来等它上映了。

《大鱼海棠》官方微博挂着的简介是:你相信奇迹么?

如果2016年7月8日,我真的能在电影院看到它——那么,我相信。

1.

假设有1000款手机游戏,大约有500款是根本开发不完的,要么是因为没钱,要么是因为没能力,剩下的里面还有300款是因为 Bug 太多根本无法玩的,再里面150款一个都没人下载,还有45个从来没有进过总榜的1000名,最后的5个里面就有可能有你能碰到的。

也就是说,无论玩家怎么吐槽,但凡你们能在商店里面看到的,都是最优秀的了。

2.

从单机游戏、网游、页游、手游,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是随机的,包括开箱子和掉宝,有点良心的就是个伪随机算法,没良心的,呵呵,你懂的。

3.

腾讯和网易的游戏团队是国内公司里面最靠谱的了,无论你怎么吐槽这两家,你都很难找出来比他们更靠谱的了,无论开发还是运营团队都是。

4.

游戏换皮非常普遍,从页游到手游都是,很多游戏都只是替换了美工和文本而已,连数值都没变,有很多游戏公司几十款游戏都是一个程序。

5.

现在游戏圈子里新傻逼策划特别多,然而这些傻逼策划绝大多数都是认为自己很了解游戏行业想要拯救市场或者做一款有良心的游戏的,但凡你能看到的游戏,策划一定比多数玩家对游戏思考深入的多。

6.

游戏公司要么你挤到第一阵营,要么就只有一死,根本没有中间公司的生存空间,无论市场还是资本都不允许。

7.

只要是网游,就有托。

8.

多数有豪言壮志改编中国游戏行业,或者做有情怀游戏的公司,死的都是最惨的。在你自己能接受300快买一盘游戏前,不要说中国游戏公司为什么做不出 3A 大作,做是做的出的(有很多顶级制作游戏都有大量外包到中国做的),但做出来也没人买,国内这么些年的单机游戏全是赔的。

9.

很多游戏都会设定一些完全没有用的属性给你看,或者隐藏一些本来有用的数据不给你看,而这些属性的存在实际就是为了帮助你花钱。

10.

客服是个重体力劳动,很少有妹子。

11.

很多游戏都是一两个壕养着的。

12.

绝大多数国外顶级的手游在国内的数据都特别惨淡,远不如那些国内的垃圾手游,所以很大程度上国内公司如此是市场决定的。

13.

多数游戏里,你要是不付费也不社交,运营就不拿你当人看。

前两天连续写了两个关于柳岩在包贝尔婚礼上的答案,除了收获到几千个赞以外,更是收获到了很多意向不到的观点,某些观点看的我三观尽毁,我就在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事情如此愤怒。

1.

13年时,在上海跟几个金融圈子的人在酒吧玩,中间有人叫来了一个公司新来的女实习生,本来我以为最多只是找个漂亮姑娘养养眼,结果来了以后发现有人就开始对这个姑娘动手动脚,虽然没有过激的场面出现,但言语和动作都非常出格,中间姑娘有过两次想要发作,但都笑笑过去了。中间有几次看的我就想拿杯酒直接泼过去,但看姑娘自己还在忍着赔笑,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临走的时候从厕所出来正好碰到这个姑娘,顺嘴问了一句,你没事吧?姑娘什么话都没说,待我走开后突然后面来了一句,谢谢。

这个谢谢,是谢的什么?我明明什么都没做,还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关心都值得换来感激?

在柳岩这个事情里,真的让我们愤怒的并不完全是柳岩本身,而是一种对恶行的感同身受。

每个人活这么大一定都见过很多你完全无法理解,甚至会让你愤怒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事情。比如去年我生日时买了个非常漂亮的蛋糕,一堆人就嚷嚷着要抹蛋糕,当时我生气的质问他们,我买这么贵的蛋糕就是让你们抹的吗?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如婚礼上的各种陋习,如对女性的符号化歧视,甚至打着朋友名义的欺辱,这些都是恶行,我们所深恶痛绝的恶行,不只是看着愤怒,更是亲身经历过的愤怒。

2.

在中国,婚礼是练习隐忍的修罗场。

我至今相信,很多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选择在教堂来一个西式婚礼根本目的就是躲避中式婚礼那些近乎于癫狂的繁文缛节。

作为新郎,关于婚礼无非只有两个记忆,一个是在接新娘时疯狂刷新下限,比如学狗叫、学猪叫、裸奔、画的大花脸,以及种种言语侮辱,曾经有个好友就是因为这部被折腾的精疲力竭险些转身回去说不结了,最后新娘哭着喊着把新郎拉了回来;二个是在婚礼上喝的不省人事,根本不管你是不是能喝,反正要经历这么一个毫无逻辑毫无人性的仪式。

在很多地方,新娘的待遇会比新郎更惨,除去各种言语层面的侮辱外,更重要的是会被实实在在的性骚扰,这些地方所谓的闹洞房就是找个奇葩理由满足自己变态欲望而已,针对新娘动手动脚,或者让两位新人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做些羞耻的事情。除了新娘外,一些地方被骚扰更严重的就是伴娘,甚至在某些地域文化里伴娘就是充当这个被骚扰的角色而存在的。

每次聊到这些的事情,总是有人站出来说这就是中国文化。要是这算是中国文化,我以后都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

在这个事情发生前,我们以为这些已经病态的闹婚传统只是发生在偏远山区,或者至少相对贫穷的地方,但我们万万没想到,一些号称是明星的人,穿着人模人样漂漂亮亮,做着同样龌龊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愤怒,我们愤怒为什么这种恶行在那些看似上流社会的场所依然存在,这也是我们的恐惧,恐惧即便我们有一天大富大贵可能依然无法摆脱那些恐怖的陋习。

怕。

3.

在这个事情的众多回答里,好友提到了一部电影 –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影片原名叫做《玛莲娜》,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个信雅达的翻译几乎升华了整部影片。故事讲述战时,在西西里岛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漂亮的女子,美到不可方物。但随着丈夫战死的消息传来,她便成了一个漂亮的寡妇。在这个小镇里,男人们都对她蠢蠢欲动,女人们都恨不得将其掐死。在其父亲去世后这个漂亮的寡妇终究沦落为一个妓女,一直到战争结束后,这个陪敌军睡过的寡妇遭到了小镇居民的暴打,他们称她为荡妇。

丈夫在战场为人民打仗,人民在小镇上凌辱他的妻子。

然而她做错了什么?律师说,她的唯一罪过就是太过于美丽。

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丈夫活着回到了家乡,两个人接受了经历过沧桑的彼此。

类似的事情太多,学校里或者公司里最漂亮的女性一定被传的风言风语,公司里新来的漂亮女同事也免不了被骚扰。这是都是难以克制的人性,但不代表这就是正确的。

回到这个话题里,柳岩是个性感女星,所以被人占便宜就是理所应当?

4.

在一个婚礼上,到场的关系多少都能被算作我们平时认为的「朋友」。然而在包贝尔的婚礼上,所谓的朋友之间做了什么?

每个人周围都会有些这种人,平时偶尔聊两句天,有可能出去吃个饭喝个酒,但没事就对你背后甚至当面捅刀子的人,比如有时候不小心让他知道了什么你的小秘密,在饭局上、在酒桌上,这些本来很尴尬的事情反而成为了他聚拢另外朋友的谈资,你只能尴尬的在那里赔笑,心里却在一百万遍的咒骂着。

这是朋友?是的,在他们嘴里你就是他们的朋友。

可能你也没觉得这个事情有什么不对,毕竟在朋友关系里没太多必要理性的思考每一个细节,但这种事情发生了总归会让你不痛快。

柳岩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平时关系很好的朋友,偶尔开个出格的玩笑也没什么吧。

真的是吗?

5.

有人问过我,什么是三观不正,我说「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就是。《后会无期》里说这句话的三叔是个仙人跳的骗子,结果真有人拿这句话当至理名言。

柳岩道歉那个视频,多少就有点这个意思。

我不觉得这个事情柳岩做错了,一个毫无背景的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女星,肯定珍惜自己现在的位置和将来的发展,她这个时候出来道歉就是怕得罪的人太多,以后不好混。这种做法完全正确,就像是在公交上遇到小偷,也不会建议没有反抗能力的人站出来,任何人做事只要不主动伤害别人,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没有错。如果真的咬死说让柳岩应该站出来维护女权之类的就又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柳岩可以选择息事宁人,但看客们肯定不干,柳岩的道歉我们无法接受,因为她根本没错。

相比较之前的种种恶行,反而柳岩的道歉让看客们更加的恐惧,居然被伤害的人先站出来道歉,活脱脱的一出现实魔幻主义巨著。假设婚礼上的行为是个炮仗,那柳岩的这个道歉就直接扔了颗核弹。如果这真的是几个艺人的公司一起商量拟订的公关策略,让柳岩先站出来道歉,那真蠢的我眼界大开。

我们从小到大遇到过很多这种事情,比如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人欺负,但老师会问你,凭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之后各打五十大板,每次看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都会想,凭什么?这种三观完全崩坏的事情时时刻刻在身边发生,我们恐惧,我们愤怒。

更可怕的是,现在两位道歉的男明星的信里,看不出他们有半点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甚至他们没有搞明白要跟谁道歉,受伤害的是柳岩啊!你们在给谁道歉?

这种完全崩坏掉的视野只能理解为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惯了。

6.

所以,我们为什么如此愤怒?

我们愤怒的是为什么有些事情错的理所应当一般。

看完《谋杀似水年华》后,我搜了微博上的评价,发现了有人说:「这导演功底不行啊。」

这导演是陈果啊!

一、商业和口碑的双输

如果换成一个大陆的80后年轻导演的处女座,我会觉得这部片子不错,像同期上映的《高跟鞋先生》导演仅是个90后新人,所以并没有让我引起太大的不适,这个年纪能够拍完成片已属难得,但作为陈果来说,《谋杀似水年华》就是不及格的。

一年多前的一个夜里,我在电脑上看了《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介于这是陈果的片子,看前我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就差沐浴更衣三跪九叩,看后却感到了丝丝的寒意,除了影片本身主题比较阴冷晦涩外,重要的是你能看出来这是陈果的片子?这部电影丝毫看不出和《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榴莲飘飘》有半点关系。很难让人相信曾经能够用50万港币拍出《香港制造》的陈果,却用5000万港币拍了一部日系 cult 片,我曾经怀疑陈果去好莱坞拍的惊悚片《不许向上看》是被工业绑架的结果,没想到回到香港的作品依然如此,作为一个曾经深爱过陈果的小粉丝,我想说,你变了。

如果说《红van》挑战了我对于陈果的认知的下限,那《谋杀似水年华》则是无限拉低了这个下限。

《谋杀似水年华》最直观的问题是导演好似根本没有想明白自己的受众到底是谁。

原著小说写得非常功利,不计后果地埋伏笔,毫不吝啬地使用各种烂俗到玛丽苏的剧情吸引自己的目标群体,这是蔡骏非常成功的地方,深刻清楚自己的受众要的是什么,然后毫不掩饰地跪舔。陈果在改编的过程中好似完全没有想明白观众定位的基本问题,一个很商业化的故事,却用了一个文艺片的包裹,把整部影片搞得不伦不类,一个悬疑推理的故事在120分钟里居然搞得我昏昏欲睡。要知道陈果并非一个不涉足商业片的导演,他曾以监制身份参与过《A1头条》、《桃色》、甚至《全城热恋》和《全球热恋》。陈果还导演过恐怖片,甚至是极其热衷和擅长惊悚恐怖题材的影片,处女座就是恐怖片《大闹广昌隆》,后面的《三更Ⅱ之饺子》和李碧华《迷离夜》里的《惊蛰》,以及去好莱坞拍的《不许向上看》,好与不好另说,但都是纯粹的商业惊悚片,这些都已经足矣说明陈果可以做,只是没有做。

《谋杀似水年华》本身应该是一个陈果非常信手拈来的主题,却被改得不忍直视,影片并不是找了一个商业和文艺的平衡点,而只是粗暴地找了一个中间点。作为情人节档期来说,这部影片主题过于粗暴,几代人的情感都近乎扭曲,杀杀杀;作为蔡骏的粉丝来说,这部影片过于温情,原著整体基调要残酷的多;作为陈果的粉丝来说,这是陈果?

这部影片成功放弃了所有潜在的买单群体,换来口碑和票房的双输。

二、改编的崩盘

电影故事背景是 Angelababy 所饰演的田小麦在父亲因公殉职后,通过父亲的工作笔记追查20年前的南明路凶杀案,其中牵扯出来几代人畸形的感情状况。因为时间跨度较大,蔡骏也没有写过这种风格的作品,所以小说的时间线本就比较混乱,电影也并没有将原著的叙事梳理清楚。

我看过蔡骏所有的小说,《谋杀似水年华》是蔡骏后期「转正」的作品,希望摆脱恐怖小说作家的固有印象,给自己安上一个「社会派推理」的名头。这部转型很难说成功,推理和叙事上的硬伤极多,但总体来说在国内同类小说里也属优秀,毕竟表面上看故事至少说圆了。

如果原作的文本能给到70分的话,这部改编也仅有35分的水平,对于作品改编过程中删去了部分极其关键的线索,例如删减了对魔女区背景的描写,以至于我看片时身后的一对明显没看过原著的情侣在讨论这是不是赞助商广告;例如没有交代为什么刚看着母亲去世的秋收会住到小麦家,甚至还喜欢上小麦了,两人的感情没有看过原作的定然一头雾水,这些明明可以一笔带过就能交代清楚的线索都在电影里不知所踪。真不好说陈果是没有好好读过原著,还是读原著太多以至于自己脑补了很多观众并不知晓的情节。

演员方面,Angelababy 是个不错的综艺明星,颜值也符合我对于小麦的预期,但演技堪称十足的灾难,除了相对不错的哭戏外,自始至终平淡如水,偶尔瞪瞪眼睛面部扭曲一下。Angelababy 敢于接这个片子已经说明不甘心只是做一个花瓶,但就现在的状况来看不如安稳地做一个美美的花瓶,我更想看的是《神都龙王》里面造型美到惊艳的杨颖。而阮经天演技虽然差强人意,但长相过于油腻,这种白面小生实在对应不起来这个承受了巨大痛苦的质朴少年。全篇唯一一个演技过关的是戏份不多的郝蕾,这个年纪依然风韵犹存。

电影还有一个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情况,就是全片近乎疯狂地使用香港老音乐,与整片的风格和背景完全不搭,一个大陆城市跨越几十年的故事,从自卫反击战到21世纪在这些音乐里杂糅出来了强烈的违和感,如果说《港囧》卖香港音乐还有点逻辑的话,这部片子塞得太过生硬,好似在影院里按着我说:你看,我有香港情怀。

最后,陈果的电影总是要有一个有鲜明特色承接故事的场景,《细路祥》的油麻地、《香港有个荷里活》的大磡村、《榴莲飘飘》的钵蓝街,就连《红 van》都还放了一个破旧的小巴士,《谋杀似水年华》里没有。莫非因为这个陈果开始焦虑了?焦虑到整部电影崩盘?

这是一部从文本、拍摄到后期都很难让人信服的电影。我不清楚别人怎么看陈果的北上,反正我是觉得被上了。

-
原文发表「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