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远离了苹果

2005年,我有了第一个iPod,之后一共买过四个后续产品。

2008年,我有了第一台Macbook Pro,之后一共又换过四台Macbook Pro。

2009年,我有了第一部iPhone,之后一共换过五部iPhone。

2010年,我有了第一台iPad,之后一共买过两台iPad。

到了2018年,我终于换掉了Macbook Pro,除了iPad替换掉了所有苹果的产品。

1.

iPod 的替换是其实是完全无意识的。

我在我同龄人里不属于特别喜欢听歌的那种,所以其实iPod这个产品对于我来说也没有太重要,再之前我基本用的都是CD和MD,也基本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之后我真的需要iPod的时候其实是发现为了学英语,当时在 Classic 里面存了一堆老友记,可以随身看。

iPod的替换其实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个人体验问题,大部分人后来不用iPod其实都是因为直接在iPhone上听歌了,我的iPod替代品是索尼的录音笔,我工作以后一直习惯带录音笔出门,开会之类的随手录一下,之后方便整理,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完全可以替代iPod的全部功能,当然我也不需要看视频学英语了。就没必要多带一个设备,我是至今没有怎么用手机听过歌,因为我对手机电量特别敏感,所以不喜欢任何有替代方案的消耗手机电量的行为。

电脑的替换是真的让我考虑了非常长的时间。

我从在Macbook Pro之前一直用的 Thinkpad,而且我从06年开始就一直用的是 Debian,所以其实我对整个 Windows 的生态系统并不熟悉,反而换到macOS没有任何不适感,觉得非常得心应手。所以其实我本身对换到 Windows 的生态是有点抵触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Macbook Pro一直是我依赖性最强的苹果产品,也是我最不敢去替换的,而之所换掉原因也就是四个,一是以Office为主的软件在macOS上做的实在太差,严重影响了办公效率,尤其是Word对我的冲击非常大,我今年因为写书经常要打开一个插了图和表格有1.4g的文档,在2014年的高配Macbook Pro上会经常性卡死,Pages 干脆打开就崩溃,而我在Macbook Pro上装了个Windows又装了个Word以后,反而是流畅打开了,及其流畅,甚至我能一边看着电影一边编辑这个文档;二是同等配置的Macbook Pro比同等配置的PC贵太多了,我虽然几乎不在电脑上玩游戏,但是价格差这么多还是有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三是 Mac 的生态系统太贵了,还有越来越贵的趋势,很明显发现很多在 Windows 平台的免费软件,在 Mac 上面类似的软件都是付费的,而且价格非常高,如果你用盗版可能不感觉有什么,但是当你想要都用正版以后,会发现 Mac 上面的开支要明显高出一个水平;四是在17年我Macbook Pro 电池鼓涨过一次,去三里屯的苹果店搞了一肚子气,对苹果的印象跌入谷地,我发誓那是我见过最傻逼的客服,我当场投诉也没有任何反馈给我。

我纠结了一段时间最终是换了XPS 13。直接装了双系统,平时都在用Ubuntu,只有用Unity和Word的情况下才会切换到Windows上面,至少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暂时没有发现任何不适的地方,事实上 Windows 的生态也没想象中那么差,至少文件管理上比 Finder 好用太多。

我换掉了Macbook Pro以后还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大概90%的时间用电脑都是在浏览器环境内的,对于我来说这90%的时间用电脑和用一个Chromebooks没什么区别,所以无论怎么换都不会有太强的痛感,我相信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也是一样的。

2.

2009年我在美国上学时买的第一台 iPhone,还是一台合约机,下来没花什么钱,在当时看实在是找不到比这个再好用的手机了,对比之下,之前用的诺基亚觉得特别适合钉钉子。

我是一个非常早的Android用户,2010年的第一代的HTC Nexus One我就入手了,还是凌晨第一时间入手的,我甚至怀疑是美国东岸最早入手的一批用户,我还记得首发第二天我正好从JFK飞北京,凌晨我去纽约首发的Bestbuy排在前几个买到的,还直接买了两台,另外一台是回国带给一位当时在清华的竞赛前辈。事实是拿到以后我其实对这台手机非常失望,无论软件和硬件哪怕在当时看都挺糟糕的。

2013年,我买了一台三星做备机,此前我都是在拿前一代的iPhone做备机,之所以换三星纯粹是为了调试程序方便,至少在那会看,从各个方面来说Android都要落后iPhone一个时代,无论软件层面还是硬件层面的体验还是比较一般,在那会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买这么不好用又贵的不行的三星做主力机。

2015年,我买了一台小米4做备机,这时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说,Android在软件层面的体验已经打平了同时期的iOS,硬件方面虽然有差距,但是考虑到价格差距更大(我买的时候只有1000出头),也是可以接受的,事实上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是在用小米4做主力机,并且没有发现严重的不适感,甚至某些功能让我作为一个iPhone用户感到十分新鲜,比如短信里专门把垃圾短信和订阅短信分组了。

2017年,我彻底换掉了iPhone,买了小米6做主力机,当时替换手机的原因就是有三个,一是对垃圾电话和垃圾短信的屏蔽功能;二双卡双待;三是我实在买不起新的iPhone了…… 备机用的是小米5。

到现在我用了一年半的小米6和小米5了,既没有出现一些人说的Android用长了会卡的问题,相反至今非常流畅,和新手机没什么区别,也没有出现任何说小米质量不好的问题,我只是小米6刚买的时候遇到过骁龙835首发的一批都出现了的硬件问题,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使用上的故障,这次我也学明白了,还是不能买首发。

我现在对手机的选择就很简单,每一年半的时间从国内Android厂商选一个旗舰级更换,这样能够每年都有新手机用,价格还很便宜。

我现在唯一没有替换的苹果产品就是iPad,没有替换的唯一原因就是我只用iPad看漫画,暂时看的还挺流畅的,没有任何替换的必要。说实话我也没用过Android系的平板,但是只要看漫画流畅,我就可以接受。

3.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所有生态系统的替换都比我想象中的顺滑很多,没有多投入任何多余的精力,也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障碍。

这其实现在就是苹果最大的问题,缺乏了不可替代性,还贵了。

iPod是一个特别典型的苹果破坏式创新的产物,iPod一开始就解决了Walkman的一个痛点,方便的管理内容,尤其是对于正版普及度高的国家来说,iPod + iTunes这个搭配简直是完美的用户体验。之后Classic出来解决了一个大存储空间的问题,Shuffle出来又解决了一个轻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同时期和索尼,三星的产品去比,iPod一点也不贵。

Macbook Pro也是类似的情况,漂亮的金属外壳,超长的待机时间,和不错的系统,同时期一样主张超薄的电脑待机时间都不如Macbook Pro,而待机时间和Macbook Pro差不多的电脑又不如他好看,更重要的也是价格问题,我第二台Macbook Pro是在美国上学期间买的,和同时期的Thinkpad去比几乎没有价格差距,这是Macbook Pro横扫美国大学校园最根本的原因。

iPhone更是如此,至少在2014年以前,多点触摸的智能手机没有一台能够和它相提并论的,虽然贵,但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其余的对手都差着段位。更重要的是其实对于大部分欧美消费者来说,他们买 iPhone 的合约机是没什么成本的。

现在苹果的产品整体品质确实是还有优势的,但价格也比同档次产品贵了太多,就像iPhone虽然跑分之类的完全领先,但是价格是同档Android旗舰级价格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这个领先值不值两倍或者三倍就是消费者要考虑的问题。

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不值的,如果一台 iPhone 我用两年的话,相当于我每天要花十几块钱,也相当于两台半国产安卓高端旗舰的价格,我是肯定不会选择 iPhone 的,这个体验之间的差距和生产力的提升对于我来说是不值两倍半的价格溢价的,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我没钱。

另外一点其实是苹果文化的问题,至少在我接触到苹果一直是充当科技领域的先锋者的形象,在乔布斯回归苹果以后的产品都是这种类型的,破坏式创新。而现在苹果的文化透漏出来的全是惰性。这两年在手机市场非常明显,中国的手机厂商都在疯狂的想办法解决全面屏的问题,小米尝试把摄像头放在下面或者角落,然后是OPPO和VIVO的机械化解决方案,现在是小米和华为在做的滑盖方案,好用不好用两说(已经上市的几个其实都挺好用的),但是至少是敢于创新的,苹果就安安稳稳的用着一个能想到最糟糕的头帘方案在用。苹果现在的产品线特别像是车厂,每年小修小补,隔两年看别人做了什么来一次大升级。

苹果现在的产品文化,也是我非常讨厌的。

最后提一句,我没有劝任何人换掉苹果产品,只是我自己的个人体验而已。